第二百九十九章 贾诩出招(第1/2页)
诏书到了河内,张杨面无表情的接了诏书,待天子使者离开之后,却是把诏书给扯得粉碎,面色铁青的大吼道:“小儿欺人太甚!”
李利明知道自己不会接诏,却偏偏使出这种手段来恶心人。自己接诏,这河内就没有自己的什么事了,去了长安,那还不是任由李利搓圆捏扁?不接诏,更是在天下人心中竖立了一个不好的形象。愚民如此之多,他们又哪里知道这其中有许多关窍?他们只知道张杨不奉朝廷之命,是个逆臣!
自己被李利攻打,还要背上逆臣的帽子,这让张杨如何不怒火攻心?
张杨不想奉诏,董昭心中却是意动了。河内已经成了一个不安全的所在。能去朝廷当官,何必又待在这水深火热之地呢。而且当初董昭就是想着去朝廷投奔天子啊,却是被张杨一直扣留到了如今。这个古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咳咳,或许,与张杨的缘分断了?
张杨在旁边看着董昭不吭声,眼中凶光一闪,就问道:“公仁不说话,可是想要弃我而去?”
董昭正在动着心思,一看张杨的表情,心中就是一个咯噔,暗道千万不能表露出自己想要离开的意思,不然现在暴怒状态下的张杨一定会斩了自己泄愤。于是董昭就苦笑道:“主公何出此言?我只是在想,如何化解李利这一狠辣的手段。”
张杨火气稍去,便道:“如何能够化解?李利这厮无非就是想逼着我做个逆臣,他好找理由来攻打我罢了。”
董昭离开之后,张杨心中一动,便唤来亲卫,吩咐道:“去看着公仁,若有异动,速来报我。”张杨还是信不过董昭。于是便派人暗中监视。
贾诩的手段自然不止如此。他这二封奏书,一是想让天下人看看,不是李利不义,而是张杨不忠。所以李利这才前来征讨叛臣。二是想给北方的袁绍制造点压力。你自诩为汉室忠臣,反董盟主,现在却资助逆臣,这却是何意?
写完这两封信之后,贾诩又给李利出了个主意,他对李利说:“袁绍与公孙瓒相持,尤有余力来资助张杨。来而不往非礼也。惠民宜当遣使潜往山中,联络黑山军张燕等部,与之为盟,以牵制袁绍。”
张燕,势力最为壮大之时,拥有百万之众,朝廷当时拿他也没办法只能干瞪眼。汉灵帝时诸将扫平黄巾之后,张燕请降,于是当时的天子汉灵帝封张燕为平难中郎将,让他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军政诸事,每年得以举孝廉,遣计吏。于是张燕便一直雄踞在北方。当年天下诸侯反董时,张燕也是起兵响应了的。
直到袁绍夺了韩馥的冀州之后,一山不容二虎。袁绍就开始想着要对付张燕了。两家矛盾的激化,始于初平二年,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冀州,张燕派人去帮公孙瓒。结果那一次,两家联手没有弄赢张燕。
于是到了初平四年,立足已稳的袁绍,开始联合投奔到他麾下的吕布一起,一起剿灭境内的黑山军。吕布作为头号打手,表现得非常合格,与黑山军连战连胜,打得张燕部众连连溃散。最后张燕选了数万精骑,与袁、吕联军在常山展开大战。这一战,旷日持久,不分胜负,直到两边都感觉到耗不下去了,这才各自散去。这一次,却是张燕吃的亏多些。他只是仗着人多势众,全靠老底子在撑。袁绍虽然军队疲惫,但斩获却是颇多,只是为了防备北方的公孙瓒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