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武观之乱(第1/2页)
“那个大王在河南转悠,是想干什么?”教授金提了一个问题。
“对了,那些侯在跟着大王的时候,相都没有跟着。”郏侯忽然想起来,赶紧说道,“我觉得他们对郑侯对大王其实都没有什么信赖。”
众人看着郏侯,仔细思索郏侯的话。
“你知道这个彭伯侯的事情吗?他都干过什么比较有名的事情?”华忽然问道。
“哦,彭伯过去跟随禹王治水,立下大功,后来教会民众种植水稻,积下深厚的民望,再后来平定了武观之乱。我知道的大概就是这些。”
华若有所思,想了一下说道:“彭伯是北方人,去教南方人种植水稻?”
“呃……传说是这样的。”郏侯听华这么一说,也觉得怪异无比。
“我有点明白了。”华说道,“这个彭伯是在为自己宣传,把别人的功劳安在自己的头上,获取名望。”
“那这个人可有点阴险了。”教授麦说道。
“武观之乱是怎么回事?”华又问道。
“据说是这样的,帝启有五个儿子,太康、元康、伯康、仲康、武观,帝启晚年的时候,太康不修德行,就是整天沉湎狩猎饮酒,专一等着帝启薨逝好继承王位,所以武观觉得可以杀掉太康,自己来当天子。”
“武观拉拢了身边的重臣,迷惑了二子元康和三子伯康,跟他一起作乱,但是帝启虽然年老体衰,但是还没糊涂,于是轻易的就破了武观的计划,并且把武观流放到了西河,元康、伯康也被囚禁起来,不准出门。”
“在帝启的五个儿子当中,武观是最聪明的,本来也是最受大王喜爱的。武观在西河的时候,并没有闭门思过,而是积极训练士兵,并且联合了很多对帝启不满的诸侯。”
“等等,有很多诸侯对帝启不满吗?”华插了一句。
“我是这样听说的,具体的我就不知道了。”
“哦……”华想了想,“你继续讲吧。”
“好。帝启十五年的时候,武观再次叛乱,领着兵横扫诸侯,连都城都开始人心惶惶了。元康和伯康也乘机作乱,试图囚禁太康,结果反而被太康和仲康联合起来给诛杀了。”
“等等,太康不是好酒、好狩猎吗,竟然还有这个本事?”教授金发现了一个漏洞。
“这个,我们是在河南,具体的也不怎么清楚。”
“继续说吧。”
“好。太康还诛杀了元康和伯康的亲信,还有他们的妻儿。”
“帝启闻之,心中大恸,老年丧子,几乎站都站不住了。无奈之下,只好命令彭伯侯代替自己领军平叛。”
“而这个时候,武观已经平定了西河,开始领军进京。”
“彭伯军力更盛,两军交战,武观大败,被当场杀死在战场之中。”
“彭伯胜利回师,告知帝启。帝启闻之,病倒在床,第二年就薨逝了。”
“后来呢?”
“后来就是太康当了大王,我知道的就是这样的。”郏侯说道。
“我总觉得这里边有一股阴谋的味道。”华挠挠头说道。
“我也觉得不太正常的样子。”教授金说道。
“武观第一次作乱没有理由啊!”华皱着眉头说道,“帝启年盛,他凭什么作乱?按照郏侯所说的,帝启本来是最喜爱武观的,而太康却是好酒好狩猎,品行不佳,武观没必要那么早就下手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