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出京,出京(第1/3页)
经过父亲来,这一打岔,朱允熥已经想明白了。这一次的案子无论是否有问题,他都该向更多的人显露自己的才能了。虽然他阻止了马皇后和朱雄英的死亡。但,看着朱标两鬓的白发和愈见鞠楼的身子,他知道,这位大明太子可能真的是病死的。
而马皇后是缺乏运动,或者可能还和心情有关系。而朱允熥的出现,使得她的身子骨直到现在都还很硬朗。而朱雄英能活到现在,他却不知道,朱允熥出了多大的力。虽然朱允熥现在没有什么势力,但皇后的庇护,以及自己的提醒,还是使得朱雄英活了下来。
而现在已经是洪武二十二年了,也就是说,三年之后,自己就要准备夺嫡了。而现在,也是时候开始准备了。思绪很多,想明白却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朱允熥闻听朱元璋问他,忙起身,道“启禀皇爷爷,孙儿以为。此事应该从两个方面看。首先,一个刚刚提拔的官员出现了贪墨的案子,那么他当初在长沙的时候是否干净,如果不,那么吏部是如何考核和提拔官员的。这中间的问题就大了。可能会牵扯到很多人。另一方面,如果吏部没有问题,那么一个原本廉洁的官员为什么入杭州主政一个多月就出现贪墨。是杭州官场风气如此,还是有人故意诬陷朝廷命官?”朱允熥说完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和朱标相视一眼,发现对方的眼中都是惊讶。朱元璋不用说,朱标是知道朱允熥可以再御书房看奏折的。但是也没想到,自己这个11岁的儿子,可以把问题分析的这么透彻。可以说,这个案子不外乎就是这三个假设是最有可能成立的了。朱元璋的惊讶却是因为,之前朱允熥虽然常在御书房,也会给他一些建议。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把话说得如此透彻,又如此的长篇大论。他以为自己已经很高估自己的这个小孙子了,没想到,还是低看了他啊。不过朱元璋是谁?能从元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的。自然是一代雄主。虽然惊讶,但还是接口道“那你觉得怎么办呢?”这自然是考校朱允熥的意思了。
朱元璋在朱允熥这些年在御书房中,经常这样考校他。朱标也是见过多次的,所以也不惊讶。朱允熥,道“排钦差暗中调查。”朱元璋,道“人选呢?”
此时已是洪武二十二年,自胡惟庸案后。锦衣卫虽然还存在,但权势已大不如前。从堂堂锦衣卫指挥使给皇帝上折子只能给布政使的折子中带一个夹片就能看的出来。否则,朱元璋也不必问朱允熥人选的问题了,直接排锦衣卫去就是了。朱允熥忙跪倒在地上,道“孙儿还没出过京师呢。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不如就让孙儿去吧。”
朱元璋想了想,点点头,就算是答应了。朱标正欲反对,看父皇都答应了,也就不能再说什么了。在朱标想来,朱允熥既没出过京师,而且也只有十一岁。排他去,实在是不怎么合适啊。
但是朱元璋不会这么想。如果真如朱允熥所预料的。那么三种结果,无论是哪一种。掀起的都将是惊天大案。小一点,可能是将浙江布政使司的官员连根拔起。要是大了,说不定还要牵扯到部院大臣,皇亲贵戚。排一个官员去,一来难以保证他会不会有所牵连,二来,也难以预料他是否有所顾忌。而皇孙去,既不会像皇子那般引人注目,又没有官员那般的忌讳。而,朱允熥最大的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