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85章 董明与蔡邕的谋划(第1/3页)

    改革,两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至少要以十年为时间单位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三十年以上才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董明跟学生们聊到了半夜,将自己的计划一点儿一点的拆开了,揉碎了告诉他们。当然,只是说了其中的一部分,关于科考和新学的部分。至于其他的,董明没有说,关键是,现在说了也没太大的用处。

    在董明跟学生们聊天的时间里,不间断的有人投上拜帖,想要拜见董明。当然不是今天,而是之后的两三天,至少十几个当朝的大臣送来了拜帖。

    与此同时,蔡邕还派了一个下人过来,带了一句话。只是普通的道喜,表达一下老友重逢的喜悦。

    事实上,蔡邕更想自己来一趟。但是一个当朝太尉,夜访太常,这事儿传了出去,不知道会变什么什么幺蛾子味道。

    不管是什么时代,只要是皇帝还在,高官们私下里还是要保持距离的,不然高高在上的陛下们可不会觉得放心。

    到了后半夜,董明觉得乏了,便停了下来,让徐庶招呼大家留宿。荀攸是个没官职没品秩的大闲人,笑眯眯的答应了下来。

    荀璦和戏志才则要回衙门,明天一早他们还有公务。王韦和刘威倒是留了下来,他们俩本身就在洛阳城外任官,这会儿肯定是出不了城了。

    翌日,董明睡到了日上三竿的时候。醒来之后,董明换上了官府,他得去坐班。

    太常,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即唐虞的秩宗、周朝的宗伯、秦朝的奉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简单的说,董明地位很高,九卿之首,只在三公之下。可是真正掌握的权力却非常小....军政财,全都不经手。

    到了署衙,董明被两个小吏迎了进去,到了正厅,太常各部门所有的主事官员,十四博士都整整齐齐的端坐着等他。

    这让董明很是意外,他本以为会有不服管教的家伙给他一个立威的机会呢。

    不过属下听话,他也觉得省事儿。踱步走到首座,坐了下来,笑着道:“某家董明,添为太常之职,诸位同僚今后我等可要携手共进啊。”

    场面话,说了那么一句,然后大家寒暄一二,也就散了。虽然太常是个清水衙门,但毕竟是九卿衙门之一,该有的忙碌样子还是要做出来的。

    刚才寒暄的功夫,董明记住了自己手下这些人的名字和官职。首先是太常丞,也就是董明的佐官,姓王,出自太原王氏,名叫王方。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看起来有些沉默寡言的。不过董明倒是通过【眼力】技能,看到王方内政值中,高达九十的文化值。是个文化人没错了。

    太史令,叫张枢是一个性格古怪的老头子,看谁都有些不顺眼的样子。对此,董明只能表示,史学家就是脾气硬。

    博士祭酒是赵岐,一个很传奇的家伙。去年这哥们还是议郎呢,今年不知道咋了,就成了博士祭酒。桓帝时因得罪宦官而逃至北海卖饼,被孙嵩救至家中。孙嵩也是个妙人,将他存在墙壁中好多年,后来遇到了大赦才放了出来。

    延熹九年的时候,成了司徒湖广的马仔,后来成为荆州刺史,按照这个节奏,他应该九卿保底,三公有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