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章 让我来讲一讲洛阳的变化吧(第1/3页)
一刻钟之后,舞台上多出了一个高台。董明先荀爽和郑玄两个人坐了上去。他不打算等了,直接上来,快刀斩乱麻将两个老前辈弄下去就行了。
这不是因为他自信,而是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搞得小策略。先上来,让人觉得自己有强大的信心,如此一来荀爽和郑玄两个人就会猜测他的底气在哪里。
加重他们的思考负担。
与此同时,也能给自己打气,省的待会儿两人再说一会儿,说的董明越来越没底气。那时候再赶鸭子上架,肯定发挥不好。
见董明先上去了,不管是看台上,还是舞台下面所有人都楞了一下。紧接着都反应过来,他是要跟郑玄和荀爽辩论了。
这一下大家就更兴奋了。
不管是士子百姓,还是看台上的达官贵人们,都很是期待。不管董明是不是新学领袖,有一点都是天下公认的。
那就是,董明跟郑玄、荀爽是一个等级的名士。跟后两者不一样的是,董明的名头不光是治学带来的,更多的是是经世致用。
“老师上去了。”
人群中,诸葛亮眼睛一亮,一脸高兴的说道:“看来老师有必胜的把握,你们看老师坐在上面之后,气定神闲的模样属实让人佩服。”
众人都随声附和,彩虹屁不要钱似的吹捧着董明。只有郭嘉没有说话,他脸上挂着笑容,敷衍了一下众人,看向了董明。
以他的智慧此时已经猜到了自家老师先一步登台的用意。跟诸葛亮说的恰恰相反,老师是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才会用这些小伎俩。
“看来,刚才二龙先生和康成公的辩论,让老师感到了压力。”郭嘉在心里默默地想着,同时也很期待,想知道自家老师会如何破局。
就在郭嘉思考的时候,郑玄和荀爽两个人也登台了。他们看到董明端坐在一个崭新的高台上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
反而都对董明点头笑了笑。
两人坐定之后,都看着董明,显然是想让他先开口了。
董明也不客气,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刚闻两位先生讲礼,明有一事不明,不知道两位先生能否为明解惑。”
“伯照请说。”
“可!”
前者荀爽,后者郑玄。两人都等着董明继续往下说。
“两位先生刚才讲的都很清楚了,而且晚辈也听的分明。依两位先生的意思,只要守礼,自然天下太平。可....晚辈有一疑惑,这礼,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纲五常,在晚辈看来不够具体。又或者说,光有三纲五常,能让天下太平吗?”
顿了顿董明又道:“若是能,为何秦二世而亡,汉有王莽篡权?”
董明这是豁出去了,什么话都往外说。
荀爽和郑玄两个人闻言都皱了皱眉头。其实董明这问题有点儿赖皮了。两人说了半天的礼是什么,礼有什么好处。可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想模型下的。董明直接略过这个理想模型,将它放在了实处。
礼是好啊,可是为什么天下一直不太平呢?秦用法,可也是制度;汉承秦制,以往王霸道杂之,也是制度。
秦朝且不说,眼下汉朝的制度是儒家主持下在运行和维护的吧?既然你们都上手了,咋这个天下还是不太平呢?
事实上,这是儒家学说的一个软肋,就是在政治方面太过理想化。儒家思想中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