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分析战场各方优势(第1/2页)
刚刚掀翻一匹建奴战马的兵丁,其实他的双手已经发麻了,刚才用马叉对撞战马的冲击力是相当的剧烈,可惜自己这一阵吃不饱饭,就刚才这一下,已经消耗他大量的体能,眼见自己可能躲不过这建奴的砍杀。
这时,这兵丁突然灵机一动,既然跑不掉,还不如干脆躺下躲过这一击,于是他双腿一软,人顺势就倒在了地上。
“嗡……”马刀划破空气的嗡响,从他的鼻尖一闪而过。
一刀砍空的建奴顿时愣了一下,怎么没砍住?可战马狂奔向前,他也暂时失去回来砍杀这兵丁的机会。
兵丁顺利躲过一劫,却被朱由检用望远镜看在了眼里,他突然有点理解戚继光的战法了,原来戚继光的镗把应该是这么用的,后世很多的人都在研究戚继光的战阵,其实有误解啊。
为什么这么说,在后世反复的说,什么前面是刀盾兵,后面是狼筅兵,在后面是长矛等长兵器,顺序倒是没有错,可大家忽略了人是活的,当时鸳鸯阵是对付倭寇的,并不是对付骑兵的。
那么换成对战骑兵,顺序就应该变化一下,首要的就是掀翻或是干掉冲击而来的骑兵,这时再用刀盾兵冲在前面就不合适了。
应该换做持有马叉或是镗把的士兵在最前面,让他们用马叉或是镗把,先把敌人的战马掀翻或是砍掉马腿,失去奔跑的能力,然后再后续跟进作战,杀掉马上的骑兵。
战斗的过程始终人都是在移动,怎么可能站在那里死死的不动,战斗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前面拿镗把或是马叉,这位士兵应该是身强力壮的那种,并且还要全身着甲,然后利用马叉把敌人的战马掀翻。
这位拿马叉的士兵把战马掀翻之后,应该是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而跟他配合的刀盾兵,这时就要冲出来,对掀翻的战马而落马的敌人进行近身对抗,要是配合好,很有可能一次砍杀落马的敌人。
假如这位刀盾兵没有得手,那么还有后续的长枪兵进行第二次击杀落马的敌人,总之就是连续击杀一名骑兵,让敌人没有还手的时间。
人们常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真的很有道理,朱由检要不是亲身处在战场,也许真的不知道步兵竟然有克制骑兵的办法,虽然很血腥,但是却很管用。
可惜的是,刚才的那个兵丁显然没人和他配合,他掀翻战马之后,假如有一个刀盾兵为他护卫,那么第二个冲过来的建奴,不一定有机会砍杀这个兵丁。
原因很简单,护卫他的刀盾兵手持盾牌,可以通过盾牌卸力,当建奴的马刀砍在盾牌上的时候,刀盾兵可以通过扭转盾牌,把砸击的力量卸掉。
与此同时,甚至还能反击建奴,不一定能砍中建奴,但是砍掉一条马腿也是有可能的的,当然,战场上各种可能都会出现,只能说存在这种概率。
就在朱由检思考的这一阵,战场形势有发生了变化,那些放山的百姓,先头已经冲到海滩,他一个个神情紧张的奔跑到了木筏跟前,也不打招呼,十个人一个木筏,划着水浆就往海里走,显然他们都是有经验的。
这时能听到激烈的划桨声,在海边不停地响起,不过后面的那些放山的百姓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一部分已经被一队后金的骑兵给截住,并且正在被赶得四处逃窜,一些跑不及的百姓,被后金骑兵砍杀了。
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