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七章:被辜负的美食,卓伢子想静静(第1/2页)

    在后世有‘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一说。尤其在老广饕餮眼中,鸡谐音吉,餐餐当有鸡,为饮食习俗。席上无鸡,则被视为对宾客不敬。由此老广对鸡的品质、来源、做法等,均有一番考究。

    不过现在嘛,岭南流行蛇餐,从广州沿着西江至静江一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蛇肉酒馆,宋代朱彧《萍洲可谈》:“广南食蛇,市中鬻蛇羹”。盖因岭南一年四季炎热,水系众多,天气潮湿,最容易招惹湿疹等皮肤病,蛇肉鲜美,有凉血的作用,对于皮肤过敏,痒骚、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功效显著,特别是患湿疹的人在吃了蛇肉后效果是很好的。

    岭南正有‘无蛇不成宴’一说,凡有身份的人,追求多样的蛇,更大的蛇,越大越美味,如请人赴宴而桌上无蛇,那客人认为一无所得。作为静江有名的商人,李忽都李老爷自然不能免俗,他府中宴请所食之蛇有三四种,其中一种本地的大型水蛇,一种是无毒大王蛇(菜花蛇),最后一种来自永州,大名鼎鼎的黑质而白章异蛇,作为压轴菜。

    卓伢子不忌口吃蛇肉,正对着菊花水蛇羹在大快朵颐。新鲜采摘的春菊花瓣,搭配色泽晶莹的蛇羹,卖相出众,口感绵软甘香,嫩滑、鲜美,令人回味无穷。淡淡的菊花清香,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咀嚼出春意正浓的味道,是蛇餐中难得的佳品。

    除蛇羹外,油焖蛇、秘制酥嫩蛇段等蛇餐让卓伢子尝到了前世都未曾寻味的无上美肴。油焖蛇采用煸、闷、煨多种手法炮制,结合各种香料,蛇肉咸鲜、嫩滑,令人食完之后意犹未尽,绕舌三日,再也容不得其他美味。秘制酥嫩蛇段则是蒸煮、油炸,色相完整,合骨可食。

    倒是其他瑶人,对蛇餐敬谢不敏。其中唐老头一口不沾,唐大二、于国安、潘二则是浅尝辄止。由于瑶人深处大山之中,经常与蛇类打交道,口口相传蛇有灵性,惧怕巨蛇、毒蛇报复,故一般不会主动杀蛇、吃蛇。特别是对有过山风之称的眼镜王蛇,又惊又惧。过山风体长一般二三米,大者长达五六米,远远望去其盘踞如同一座小山,再一眨眼,瞬间消失,行动迅疾如同闪电,在草上飞行,而且智商非常之高,报复心强,极难对付,堪称瑶人的生死大敌。

    不过蛇类之中也有讨喜的蛇,四五百里之外的莽山,瑶人山寨祭拜的图腾‘小青龙’正是其中之一,瑶人视它为兄弟。莽山瑶人自称伏羲女娲的直系后代,伏羲女娲是人面蛇身的大神,瑶人继承了大神人性的一部分,而大神的蛇性被本地叫做‘小青龙’的蛇继承着。瑶人认为他们和‘小青龙’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是有灵性的,故将它奉为图腾。正是因为有‘小青龙’在的地方,过山风是生存不下去的,瑶人相信是‘小青龙’保护着他们。且‘小青龙’极其惫懒,绝大部分时间它们都会伏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即便发现有人来了,也只是不慌不忙地慢慢爬动,其速度比人散步还慢。只有在受到很大惊吓时,它们才会迅速逃走或者反击,性格比过山风好多了,与瑶人更容易相处。

    除了美味佳肴,最让众瑶人开眼界的是汉人李老爷吃饭的方式与规矩花样之多。光是庭院、内堂之中烧香、煮茶的数名美女,其训练之老道、动作之优雅,让人望之赏心悦目,忧烦倶散。

    单是李府的院墙下,侍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