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洗劫赫图阿拉1(第1/2页)
大军在牛毛寨修整了一天,留下两千人驻守,把五奠地区和一路夺取的粮食集中在这里,其他物资后送到丹东,用船运往朝鲜的皮岛。伤兵也后送回皮岛,要尽量轻装前进。牛毛寨是这一路走来最大的一场硬仗,伤亡千余人。
攻克了这里,赫图阿拉就敞开了大门。
第二天一早,大军修整后继续开拔,先向东北走一百多里,然后折而向东,一路急行军,兵贵神速,要趁赫图阿拉准备不充分,尽快攻克,毕竟那里是最坚固的一座城池,而且是山城。要不然建奴也不会把三十几年积攒的家底都放在那里。
五天急行军六百里,终于赶到了赫图阿拉城下。佛阿拉城距离赫图阿拉不到百里,大内家合兵三千多人,分兵去围困佛阿拉城。围而不攻,等待主力打下赫图阿拉后合兵攻打佛阿拉城。佛阿拉城小,只有一个牛录的驻军,如果趁消息没有泄漏快速包围,可以避免守军把周围的青壮收入城内增加进攻山城的难度。
大军到达后赫图阿拉城后,立刻围城,把上山的道路全部封锁。李家两千家兵、邢娇娇两千骑兵和龙造寺家、岛津家七千足轻在四面沿着道路上上山。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农历四月,辽东的夏季已经开始来临,树木都发出了新芽,满山的青翠,风景极好,大批的人马没有人喧哗,埋头前进,只有整齐的脚步声和衣甲武器晃动的哗哗声。这一点上海盗的纪律性远远超过东北亚各国的正规军。海上必须分工协作,必须树立领导的权威。
沿途遇到了人,都是一阵乱箭解决,消息始终没有传到城里去。李承谟和海盗头子们深知,要想抢劫成功一定要快速,被能让人有准备。这些天的急行军终于在赫图阿拉不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围城。
这次进攻辽沈,后金集中几乎全部兵力,而且都城先后从佛阿拉城(旧老城)迁移到赫图阿拉(老城),然后又迁都到界藩,又迁都到萨尔浒城,打下辽阳后,努尔哈赤宣布迁都辽阳,该辽阳为东京城。
赫图阿拉虽然是座新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又称兴京、黑图阿拉、赫图阿喇或黑秃阿喇,满语作hetuala,为“横岗”之意。赫图阿拉城到现在也不过18年的历史,不过这里废除都城已经有了三年的时间,这里只保留了六个牛录的守军,总数不到两千人。
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从整体战略出发,决定在界藩山上筑城建都,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其临近明境,出兵方便;二是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619年6月,动用一万五千人,工期五个多月,界藩城修筑完毕。努尔哈赤迁入四面险要的界藩城。
迁入界藩城不久,又开始进行萨尔浒山上的萨尔浒城的扩建,扩建进行了大约一年。努尔哈赤在界藩城仅居住了一年零四个月,就迁居萨尔浒城。萨尔浒城相对界藩城,海拔要低,地势也平缓得多,更适宜居住。
至此,这个前有浑河,中有界藩城、萨尔浒城,后有三道关隘的后金战略防御系统,终于形成,达到保卫赫图阿拉都城与直接攻取辽东的目的。
随着此后的接连胜利,在萨尔浒城居住半年后,努尔哈赤又迁都辽阳,而后于公元1624年迁都沈阳。
后金对赫图阿拉的防御构想是针对西方的辽沈地区明军设置的,没有考虑明军直接从丹东登陆直接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