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1章 二十四回 润丰(第1/3页)

    次日,黛玉盘坐在炕里边,跟银杏对坐打络子,听到竹帘响动,抬眼一瞧,是李裕明亲自打帘进来,,忙下炕招呼雪雁倒茶,道:“王爷也不着人通报一声。”

    李裕明穿着仓青色道袍,腰间束一条豆绿长穗宫绦,一看黛玉穿着家常衣服,头上散散挽着纂儿,只簪了一支和田青玉扁簪,鬓边戴淡黄栀子花,便笑道:“谁给王妃娘娘梳的头?园子里那么些鲜艳的花儿不戴?偏偏挑了这朵。”

    栀子性喜暖湿,好阳光却又经受不住强光,适宜江南一带栽培。原来太妃有段时间心烦难眠,上火牙痛,葛御医开了栀子豉汤,太妃无意中提起小时候屋前种了一排栀子花,恰好张舅妈在边上听见了,暗暗记在心里,月余遣人送来两盆栀子,言道是苏州商船来京顺路带过来的两年生栀子,先在盆里养上一月,下月即可以扦插。

    一个怯生生约十四五的小丫头子,慌得立马跪地回道:“回王爷,是奴婢。奴婢早起去园子里跑步,见路旁这花儿开得好,就掐了献给娘娘。奴婢不知道这花是不能摘的,请王爷责罚。”

    李裕明赶紧让天冬扶起此人。

    看向黛玉,问道:“这是怎么说的,动不动就下跪了,我不过是玩笑着问一句。”

    黛玉笑道:“这小丫头,以前在乐熙堂看屋子,我因见小七的发式梳的好,问了几句,小七说是她妹子梳的,极力推荐给了我,这不前儿才调进来。”

    说着让坐。

    银杏早已行礼避开,李裕明就隔着炕桌坐了黛玉对面。

    一时雪雁倒上好茶,雨鹮端来几碟蜜饯干果,笑道:“咱们府里,待人一向宽厚,只是乐熙堂有个老嬷嬷性子乖张,时常打骂下人,王妃早上禀明太妃,太妃已辞了她,小九一时还没调理过来,奴婢这就带下好好教育。”说完拉着小九下去了。

    李裕明捏起一粒话梅,捻来捻去,只是不吃,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雪雁等人各指一事出去了。

    李裕明才道:“我记得你在荣国府住那几年,跟忠顺王妃日日相见,走得极近,昨儿怎么也早早回来了?不多吃几杯酒,祝贺她一番?”

    林黛玉冷笑道:“儿时只觉得这位宝姐姐随分从时,没想到几年不见,果然见识心气都大了。”

    李裕明道:“那天我没在跟前,不知都发生了什么,但听如烟说,她俩是一直在一起的,怎么跟忠顺王府牵扯上的?还招的我那三哥明媒正娶的聘了王妃。”

    虽然时间紧,只有三个月,但纳采问名等礼节还是全了的。

    林黛玉听到这,朝外叫银翘,等她进来道:“你把牡丹会那天听到的给王爷讲一遍。”

    银翘纳罕王爷竟对这种八卦感兴趣,还是如实道:“那天奴婢专管陪侍跟着姑娘们来的丫头嬷嬷们,不知谁赞了一句‘薛家大姑娘好个模样’,就听薛姑娘,不,现在是忠顺王妃的丫头唤作莺儿的说起他家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模样还是其次的,忠顺王府跟来的几个嬷嬷忙打听好处在哪里,莺儿跟他们凑在一块小声谈话,奴婢出来换新茶,就没有听到后面的。”

    李裕明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忠顺王年届五十,王妃去世十几年,一直未再娶。淑太妃因他小时候掉进池塘险些没命,右腿也有瑕疵,并不敢狠管了他。纵的三王爷近年越发恣意高乐,这几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