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98章 靡靡之赵(第1/3页)

    “赵国”

    “嗯”

    未央宫宣室正殿,清凉侧殿,演武堂。

    站在那张悬挂于半空,足有丈余高,近两丈长的巨大堪舆前,刘荣的眉头不由紧紧皱在了一起。

    赵国的战略位置,以及在汉家军事、政治方面的战略地位,都无疑是极为特殊的。

    从初代异姓诸侯赵王张耳,到之后,凭借尚鲁元公主软着陆,得以废王为侯的二世赵王、宣平侯张敖;

    再到被吕太后先后阴谋害死的赵隐王刘如意、赵幽王刘友、赵恭王刘恢,以及吕太后所封的吕氏赵王吕禄。

    及至太宗孝文皇帝入继大统,再封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

    待先孝景皇帝即立,以晁错一纸削藩策为刀,削夺赵国常山郡,以至于赵王遂怀恨在心,于吴楚之乱爆发之后起兵响应,并最终兵败身亡。

    自有汉至今,不过五十余年,汉家历经张、吕、刘三姓,共七位赵王。

    除了最开始张耳、张敖父子,其余五人,无一善终。

    有人说,赵国风水不好,无论是谁,只要被封去了赵国,就必定不得好死。

    但想想就知道如果真的有这么邪门,那汉家的历代宗亲皇子们,也就不会削尖了脑袋,图谋被封去赵国,好见识一下燕赵歌姬的风韵了。

    事实是作为诸侯封国,赵国,几乎是仅次于梁国,以及完整体齐国的优质封土

    虽然赵国多山丘,耕地稀少,但幅员辽阔之下,也终归不算太差;

    而赵国的地理位置,也勉强算是四通八达,位于东西、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想不繁荣都不行。

    只是如今汉室在北方的战略重心,以及太祖高皇帝定下的战时,赵王可无诏调用燕、代、赵三国兵马,以备胡于外的规矩,让赵国这个原本相当不错的优质封土,多了几分政治风险;

    对获封为赵王的那位宗亲皇子的政治水平、政治原则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早自太祖高皇帝开始,让谁去做赵王,就已经成为了长安朝堂头疼不已的大难,且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也依旧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太祖高皇帝放下了废储另立的打算之后,决定让自己最喜欢的儿子皇三子刘如意为赵王。

    在刘邦看来,三子刘如意,无疑是自己最为出色、最能肩负起赵王重担的儿子。

    只是刘邦没有考虑到的是赵王,本就手握对燕、代、赵三个戍边王的战时指挥权,对于长安朝堂对于天子而言,具有相当程度的军事威胁

    再加上刘邦所封的赵王刘如意,曾有过争储夺嫡,甚至险些成功的政治履历;

    这使得刘如意这个赵王,在孝惠皇帝刘盈一朝,成为了绝对不可信任的重大隐患。

    世人只知太祖刘邦驾崩之后,吕太后无时不刻不在盘算着弄死赵王刘如意,并最终成功了

    孝惠皇帝刘盈,则日夜将刘如意带在身边,加以保护,最终却还是被母亲吕太后得手。

    却无人曾想过刘如意堂堂赵王,为何会在长安

    孝惠皇帝以保护之名,夜以继日的将刘如意带在身边,保护确实是保护到了至少是保护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但孝惠刘盈,当真就没有一点软禁,甚至是将刘如意控制在眼皮底下,以免赵地生变的意味在其中吗

    在刘荣看来,这件往事,很值得回味。

    吕太后对刘如意的恨,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