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4页)
第396章 天翻地覆
随着时间来到天子荣二年秋年关愈近,本就算不上有多闲的长安朝堂,不出意外的再度忙碌了起来。
倒不是因为大计;
按照汉家三年一大计,外加新皇登基元年无条件大计的传统,刘荣一朝的下一次大计,是在明年年末、后年年初,即天子荣新元四年。
真正让长安朝堂忙碌起来的,是刘荣在过去这半年时间里,对于长安朝堂有司部门,所拟定的一系列改制方案。
不得不说,刘荣的野心很大。
此番改制,可谓是遍及长安朝堂中央的方方面面,朝中三公九卿、长安八街九陌,禁军中郎、粮仓府库,无所不包。
就说三公级别看上去是丞相、御史大夫都不做变动,仅仅只是把太尉替换成御史中丞;
但实际上,却是让汉家的三公,从过去的政、监、军三权分立,改造成了政、财、人三权分立。
用刘荣的话来说,汉家日后的三公,已经隐隐呈现出了后世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其中,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大致是阁老户部的职权范围;
御史大夫则大概是阁老户部财权。
至于御史中丞,更完完全全就是后世吏部的雏形。
而剩下的兵、工、刑、礼四部少府等于超高配工部准兵部,大理廷尉等于刑部,奉常等于超低配礼部。
从这角度上来讲,刘荣此番改制,也算是为汉家初步奠定了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过渡、发展的事实基础。
这是三公级别;
意义重大,但也终归还保留了三公其中的两个职务。
到了九卿一级,那可真就是巨震了。
少府拆分
内史拆分
光是这两项,就足以让朝堂内外累秃了头
根据刘荣初步拟定的方案,少府拆分后,仍旧会保留主体部分,仍称少府、仍为九卿;
但在部分要害职权被拆解后,日后的少府,显然将不复今日威风。
其中最饱受争议的,便是新九卿主爵都尉的成立。
主爵都尉,顾名思义主掌爵位敕封、削夺;
但除了这个基本盘,主爵都尉还将掌握另外两个至关重要的国家级垄断项目粮食,以及盐、铁官营
再加上刘荣明里暗里放出口风,表示从今往后,少府所产的各式物品,都不会直接流入市场,而是要由主爵都尉过一遍手,也基本确定了主爵都尉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类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国企
可以预见的是,从今往后,凡是和官营沾上边,又或是由官方生产的物品,都将被纳入主爵都尉的饭碗。
换而言之,少府最要紧的一项权柄销售权,被分给了主爵都尉。
这还没完。
继粮食、盐铁官营权后,第二个被剥离出少府的,便是东、西织室。
众所周知,在封建时代,最坚挺的货币从来都不是铜钱、银锭;
而是布。
在人类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织布,就等同于在印钱。
在过去,东、西织室虽然各自为政,各自专注于不同用处的布匹生产工作,但和顶头上司少府之间,也终归有着起码得关联。
东、西织室织布所需的原材料,不是少府从外面买回来的,就是少府自己生产出来的;
就连织布器械,都是少府造出来交接给东、西织室,并负责日常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