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33章 尚书令(第1/4页)

    第433章 尚书令

    “大才啊”

    “大才”

    “如此大才,当年竟落得无人知、无人闻,于贾谊有云泥之别的地步”

    “若当真如此,那贾谊贾长沙,又该是怎般风华绝代”

    策问已经结束。

    丢下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应答,公孙弘,便以一副与来时一般无二的谦和姿态,自宣室殿退了出去。

    公孙弘走了许久,下一位考生,却迟迟没有得到刘荣的召见。

    究其原因,便是公孙弘一场策问,让刘荣久久都不能回过神,陷入了漫长的沉思之中。

    回过神,也依旧不忘感叹一句大才;

    这种程度的人才,当年居然都不是贾谊的一合之敌

    这一刻,刘荣对那位传说中的贾长沙,好奇心和占有欲,都达到了空前的顶峰。

    又愕然感叹许久,身旁的汲黯才终于出声,将刘荣飞散的心绪彻底拉回眼前。

    正要请示刘荣是否要接见下一位考生,便见刘荣的目光,已经落在了御案上那张墨迹未干,才刚抄录完成,并送到刘荣案前的白纸之上。

    今日策问,刘荣给公孙弘提出的问题,其实非常难。

    难就难在今汉室之大弊这个命题,实在是范围太大、太过宏伟;

    听上去不是什么角度刁钻,又或是不常见的冷门问题,貌似很好作答。

    但在策问、在这种关系到一名预备官僚,在封建帝王心中印象分的场合,这种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宏大无比的命题,很容易得出一个不咸不淡、不上不下,且平平无奇的答案。

    如今汉家有什么大问题

    别说是这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了;

    就在长安街头,随便找个还在穿开裆裤的小娃娃,也起码能像模像样说出几句北蛮匈奴,岭南赵佗,关东诸侯藩王之类。

    所以,公孙弘能总结出内外各三个大弊的框架,其实是非常基本的,完全不值得刘荣如此赞叹的标准答案甚至都不值得刘荣挑一下眉角。

    真正让刘荣大开眼界的,是公孙弘后续的论述。

    策问,从来都不是皇帝问一个问题,臣下就事论事,回答这个问题,就顺利结束的。

    策问策问问的是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就好比后世,领导冷不丁问你部门的工作效率,最近是不是有些不大对劲啊

    这时候,领导想要你回答的,绝非是或不是;

    而是要你从自己的角度,给出近段时间,部门工作效率低下的具体原因。

    比如谁没好好工作啊

    谁迟到早退啊

    谁谁谁搞小团体,谁谁谁搞阳奉阴违之类。

    答到这里,你的回答才勉强算是合格。

    若是想加分,你最好再以建议的形式,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如今汉室的君臣对奏、天子策问,也是一样的道理。

    具体到方才,刘荣以今我汉家之大弊发问;

    实际上的考题却是请指出如今汉室所存在的重大问题,并逐个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同时,还将整个应答的格式,或者说是文体,限定为策论。

    这就要求公孙弘,不单要在如今汉室多如牛毛的问题、弊政当中,找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同时还要在极短时间内给出解决方法,并将其组织、整合为一篇策论。

    这不单考验公孙弘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