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49 制度(第4/4页)

    如何为,请主公决断。”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没有秀才,造反不成。

    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注定了这个阶层只能依附在当权者的身边。时当乱世,愿意依附群雄、逐鹿天下的读书人,要不有救国济民之仁,要不就是有热切的功名利禄之求。他们读书多,言辞动人心。可成事,也可坏事。

    邓舍瞅了眼案几上的捷报。

    潘贤二献上一个牛车阵,便轻轻巧巧断送了潘诚的性命。关世容对此事讲述的甚是详细。邓舍读到的时候,就觉得不可思议,心生凛然。他麾下诸将,好多的见识还不及潘诚。如果真的有一个,受了幕僚的蛊惑,一时想不开,做出些蠢事,确实是个问题。

    他忽然想到了一句话:“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心眼多,不一定就是好事。带兵打仗的,听了上级的命令,严格服从就是了。猜测上边的心思,的确是为大忌。如果他自以为猜出了上级的心思,可以擅杀降将,接下来会不会更进一步,擅自行动、甚而违背命令,以至更甚一层呢?

    他这么一想,不由浑身汗毛竖起,惊出一身冷汗。

    他以手加额,顿足长叹:“要非先生,险处危境。”赶忙扶起了姚好古,虚心求教,“事已至此,且不说关世容擅杀潘诚。如先生言,军中诸将纷纷私下招揽幕僚,已然蔚然成风,我该如何处置?”

    “臣有两策可对:第一,立下军文,召诸将幕僚入行省。择其优者,可任官职。其劣者,没能力的,一概遣散,放还乡。第二,明确军法,凡带兵诸将,除行省派去的参谋、文职,禁止延揽幕僚;守城诸将,禁结交儒士,设专职文吏负责往来文书,有差失罪独坐文吏。”

    “好,好。”

    第一策,召诸将幕僚入省,择优而用,不致浪费人才。第二策,兼顾守城诸将,设置文吏,各负其责。有错罪在文吏,稍微又有了点彼此监督的意味。邓舍抚掌称赞,夸了姚好古几句,决定道:“便按此施行,即日传令,送往各城、诸军。”

    姚好古倒也老实,说道:“主公称赞,实不敢当。要说起来,臣对此事的注意,还是来自主公。”

    “来自我?”

    “多半个月前,山东李生给主公送来了一封密报。主公给了臣看,讲了两件事。一件是王夫人即将生日,主公备了厚礼,派人给她送去了。一件是江南的朱丞相,请了青田刘基出山任事。主公问臣等对刘基有没有了解。臣等听主公言语,对朱平章很有赞誉之词。故而,臣随后专门对朱平章做了一番研究,收集到了有关他的许多事迹。

    “这禁武官结交文士,便是朱平章在江南早已施行的一项政策。臣由此得了提醒,这才注意到了我军中诸将延揽幕僚的风气,越演越烈。”

    还有一点,姚好古没说出来。为什么诸将延揽幕僚的风气越演越烈?引风气的人,其实正是邓舍。他在海东大办教育,重视文教。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诸将就是受了他的影响,这才纷纷攀比延揽,以谁的帐内儒士最多为荣。

    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即便最正确的政策,也常常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坏影响。间接地也说明,上位者行事,必须考虑周全。不过,这件事,明显的利大于弊,办教育功在千秋。所以,姚好古将此节略掉没说。

    他转回话题,问道:“召集诸将的幕僚入省、禁诸将结交儒士不难。请问主公,想怎么处置关世容?”

    邓舍略一思忖,道:“不教而诛谓之虐,是为不仁。不赏、不罚。传令,待辽东战事歇,即调关世容来平壤,我当面训诫之。”

    堂外,侍卫来报,通政司王老德,右丞洪继勋,并行枢密院官员数人,联袂而来,有急事求见。王老德管细作、洪继勋为宰执、行枢密院管军事,他们这些人彼此并无关联。要非要找一个共同点,只有南高丽的战事,他们都有参与。

    邓舍与姚好古对视一眼,心中同时想道:“他们联袂前来,难道南高丽战事有变?”

    邓舍不急不躁,缓步登上大堂,坐回椅上,说道:“请他们进来罢。”

    ——

    1,这禁武官结交文士,便是朱丞相在江南早已施行的一项政策。

    “太祖于国初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令儒者在左右论议古今。止设一吏管办文书,有差失罪独坐吏。将官正妻留于京城居住,听于外处娶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