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图谋(第2/3页)
一计,乃是刘基所出,唤作“声东击西”。
把敌人或者盟友的注意力,不管是察罕的、张士诚的,抑或邓舍的,全都吸引到河南去,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下徐州城!
须知,徐州是座大城,尽管脱脱曾经屠过此城,但是自张士诚得到此城之后,日积月累的苦心经营之下,早已焕然一新,隐隐复又“金汤”之固了。
若是朱元璋明着去攻打,城池坚固不好打是其一;张士诚必会驰援是其二,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就会变成一场大战,无论胜负,难免都会伤筋动骨。所以,朱元璋就想借着这个机会,变“明攻”为“暗取”。
明面上,他把主力都集中在了河南,只遣派了常遇春一支孤军北上;实则暗地里,正是要用这支孤军来夺取徐州城!
——在单州决战时,常遇春为何表现得那么勇猛?很大程度上,其实也就是为了放出去风声,叫徐州的守军知道,他带着过河的五千人在与王保保、赛因赤答忽的决战中已经损失惨重了,从而使其掉以轻心。这一层且不多说,容在后叙。
再说朱元璋,他既有这个想法,瞒着察罕、瞒着张士诚都可以理解,却为何也将邓舍瞒住了呢?
因为徐州就在济宁的南边。邓舍打下济宁后,谁知道会不会对这座城池突然产生兴趣?毕竟,徐州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重要之一:先从金陵与海东之间来说。
若是海东占了徐州,就等若有了一处南下的基地;而若是金陵占了徐州,则便就等同牢牢扼住了海东南下的道路。
重要之二:再从金陵与张士诚之间来说。
徐州在浙西的上边,现为张士诚所有,便好似悬挂在头顶上的一柄利剑,随时可以南下,进攻金陵。而如果被朱元璋夺去,利剑还是利剑,不过却就变成了是悬挂在浙西的头上。
金陵就可以彻底断绝浙西与北方的联系,加上金陵在西边的威胁,就能更好地将其逼迫在浙西沿海一带,使其不能外出一步。
重要之三:再又从金陵与安丰之间来说。
安丰也在徐州的下边,拿下徐州,也就等同是在安丰的头上悬挂了一柄利剑。同时,也再加上金陵。金陵在安丰的西边,两座城连成一线,便把安丰完全地纳入了势力范围之内。
海东现在的展形势很蓬勃,不可小觑。
综上所述,可见夺下徐州这步棋,不但对金陵的近期计划有利,——能够钳制浙西;而且对金陵的长期展也极其有利,——能够扼住海东南下的道路,并且打断海东与安丰的关系。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朱元璋不是曹操,可却不妨碍他也会有这个想法。
——正如常遇春对赵过说的:“你我同为宋臣”。大家都是宋室的臣子,那么谁高谁低?谁大谁小?明摆着从汴梁失守后,小明王、刘福通便肯定是成不了大气候了,如果打败了察罕、如果打下了大都,谁说了算?先把海东隔离出去,将安丰控制在手中,总是有备无患。
因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暗取徐州”,是为常遇春北渡黄河的第一个真实目的。
第二个真实目的,正是为了楚丘。
五千人千里迢迢,来到济宁,总不能白跑一趟。打徐州是一回事,在济宁留个钉子又是一回事。
试想一下,如果金陵能在济宁占个地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