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减租(第2/3页)
这意味着他们干上一年,田地所有产出的七年得上交给官府。
而他们本身还得承受租庸,租庸是不管你种多少地的,反正你家有几口丁,就得交几丁的租庸。
一年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还得服免费劳役二十天。
若是一人能均田百亩,这个租庸调平摊下来倒是不高,可实际上却很少能分到这么多田地,尤其关中地区,越发如此了。赵家一丁才分二十亩地,赵老爷子家有十多口人,却只有四个成丁,全家的田才八十亩,一年向官府纳的租就得八石、绢八丈、绵十二两,还得各服二十天免费劳役。
这个服役,只是服役时间,路上行程花费的时间和盘缠粮食等,都是不计算在内的。
这个负担已经很沉重了,光靠赵家的那八十亩地,又要种桑麻又要种粮食,本就收成不多,交完租后更没剩下多少了。
租官上的地,又得交一份租,还是三七分的高租。
赵家十多口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得下地干活,可一年到头来,连温饱都很难。
地租六成,牛租一成。
张超听了直摇头,这租子真狠啊。朝廷还说亩租不过六斗,可征收七成的租,可不止六斗啊。
光租个牛,都得交租一成,太高了。
张超觉得这样剥削太重了,以前是官田,百姓当然没有办法,有怨气也怼不过朝廷。但以后这地就是张家的了,若还是这么高的租子,那张家在地方的民望肯定不行。
张超对老爹道,“我觉得这个租子有些高,以后咱们自己的地出租,不能这么收。”
“你说收几成?”
“爹,我觉得还是直接订个定额租子,然后跟乡亲们签下契约。不管他们收成多少,咱们只按契约收租。平时咱们也不干预他们耕种,这样也方便乡亲们自己耕种。”
老爹点点头,他现在已经越来越信服儿子的话了。
原来张家的那三十亩地托给柯家代种,一年也就是只收二成粮食。这是非常低的,也是很少见的,不过那算不得是正常租佃,只能算是请人帮忙吧。
以后张家几百亩地,肯定不能再只收二成了,真收二成,那岂不成了破坏行情。
“咱们就定个每年每亩五斗粟租子。”
亩收五斗粟,算是较低了,折算下来连收实物的五成租都不到。灞上也是关中平原地区,亩均收是在一石以上的,但两年可三收,而且种的也不全是粟还有麦等价格稍高些的粮食。折算下来,张超等于把原来的地主佃户七三分成,变成了地主佃户三七分成。
现在张超打算跟佃农们签契约,不管他们种什么,也不管他们一年几种,都统统亩收五斗粟子。
“五斗粟还包借他们牛耕地。”
这可是一大福利了,佃官田租官牛,还得亩加一两成租,而张超打算以后自己买些牛,平时就让佃户们轮流放养,到了需要耕种时则轮流使用。购牛钱不要他们出一分,耕种用牛也不需要他们再出牛租。
当然,这会让张超前期多投入些,但张超算过了,其实不亏本。毕竟牛养的好,养母牛,那么平均一牛可生一头牛犊子,牛犊子若是养上一年,那就算是头小牛,可以开始驯练耕田了,卖出去,能值不少钱呢,尤其是现在在缺牛的时候。
张超前期投入点买牛本钱,然后都不用自己养,每年这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