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17章 三代之后,真千古一帝(第2/3页)

    土著太多,这不利于我们的统治,我们明年还得想办法,从中原的那些贫困的山区,以及易受灾之地,鼓励迁移百姓移民过去。”

    移民的好处是不用说的,大唐这些年已经深深偿到了移民的好处。

    每打下一地,移民过去,分田授地,百姓有了土地,便成了自耕农,尤其是边疆之地分的地多,还成了地主,相当于成了大唐的中产阶层,这是最稳固的一个阶层。

    而朝廷新增了耕地,粮食也增加了。

    如今朝廷不那么缺粮了,但也可以种棉花种甘蔗种油菜等经济作物啊。

    有了汉人移民,大唐在新扩张之地的统治自然也就稳固下来了。

    对外开拓以及移民,这是未来不变的主政策。

    “陛下,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广,臣以为朝廷有必要多修一些道路。”

    “可以。”

    大唐现在有长江黄河以及东西两大运河还有海运的便利,但陆路运输也是必不可少。增修道路是必须的,去年工部就制订了几条重要道路的修建计划,一是打通江西到广东的道路,开辟通过五岭山脉的山道。

    这条路一通,以后内陆通往岭南就方便多了,不再只能从沿海绕过去。

    第二条路,是江西通福建的山路,这也是一条重要道路。江西与福建,同样不通。如果打通这条路,也一样非常重要。

    第三条路则是开辟辽西入朝鲜道路。第四条路,则是打通湖南通黔中并贯通云南的道路,另外还有一条是从汉中入蜀通云南,并通到印度的道路。这条路也是汉武帝,曾经十分渴望打通,却不得通的道路。

    如果朝廷到时海军夺取戒日国的东面出海口,那时这条西南商路就能获得出海口。那样一来,剑南、云南以及印度这一线就打通了。

    对于拥有强大海上能力的大唐来说,这可就非常牛逼了。

    剑南云南就不再是一个封闭难以出入的内陆,而是一个可以方便出海的沿海地区了。

    “一带一路,东南沿海,以海贸航线为主,一带一路。发展沿海港口,提高经济。而在东北,则以辽西朝鲜路和登州入东瀛航线这一水一陆两条路线,带动路上的地方经济,发展商业贸易。”

    李超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个策略,就是按照这些重要的水陆交通线,在交通线上,发展城镇经济,以点成线,将来再以线扩面发展。

    起到一带一路的效果。

    既发展地方民生,同样也让朝廷加强边地的控制力。

    不过这几条要道,可都不容易修,都是既路远又艰难,不论是辽东还是五岭,还有西南,都是连绵山区。

    不过就算难,也一样得修。

    这是李世民和宰相们都达成的一致,不修路,就无法对那些边远山区行使统治,更别说让这些地方发展起来。

    好在现在朝廷财政收入挺高,接连数年的丰收,让朝廷也积攒了许多钱粮。有足够的钱,可以展开这些工程。

    立项、招标、承包,李超觉得用商业的方法来修路,朝廷省心还省力省钱。这个方案,也是得到了宰相们的同意的。这些年,朝廷的许多工程都是这样做的,大到汉京营建,西运河开挖,小到河道疏通,河堤加固,都是如此,大家对这个模式,已经比较接受和习惯了。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禀奏。”

    李超在议事要结束的时候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