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二 书(第2/5页)
也。
意诚而心正,心正则无所为而不正。故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此诗之言,故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也,非以它经为有异乎此也。吾之所受者为此,则彼者吾之所弃也。所谓“彼哉彼哉”者,盖孔子之所弃也。孔子曰“管仲如其仁”,仁也。扬子谓“屈原如其智”,不智也。犹之诗以不明为明,又以不明为昏。考其辞之终始,则其文虽同,不害其意异也。
忠足以尽己,恕足以尽物,虽孔子之道,又何以加于此而论者或以谓孔子之道,神明不测,非忠恕之所能尽。虽然,此非所以告曾子者也。“好勇过我”也者,所谓能勇而不能怯者也,能勇而不能怯,非成材也,故孔子无所取。
古者凤鸟至,河出图,皆圣人在上之时。其言“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者,盖曰无圣人在上而已矣。颜子具圣人之体而微,所谓美人也。其于尊五美、屏四恶,非待教也。若夫郑声佞人,则由外铄我者也。虽若颜子者,不放而远之,则其于为邦也,不能无败。书曰“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由此观之,佞人者,尧、舜之所难,而况于颜子者乎夫佞人之所以入人者,言而已。言之入人,不如声之深,则郑声之可畏,固又甚矣。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矣。”谓颜子“三月不违仁”者,盖有所试矣。虽然,颜子之行,非终于此,其后孔子告之以“克己复礼”,而“请事斯语”矣。夫能言、动、视、听以礼,则盖已终身未尝违仁,非特三月而已也。
语道之全,则无不在也,无不为也,学者所不能据也,而不可以不心存焉。道之在我者为德,德可据也。以德爱者为仁,仁譬则左也,义譬则右也。德以仁为主,故君子在仁义之间,所当依者仁而已。
孔子之去鲁也,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辠行也。以微辠行也者,依于仁而已。礼,体此者也;智,知此者也;信,信此者也。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不及乎义、礼、智、信者,其说盖如此也。
扬子曰“道以道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天也。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扬子言其合,老子言其离,此其所以异也。韩文公知“道有君子有小人,德有凶有吉”,而不知仁义之无以异于道德,此为不知道德也。
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孟子所谓天之大任者也。不能如大人正己而物正,此孔子所谓小器者也。言各有所当,非相违也。
昔之论人者,或谓之圣人,或谓之贤人,或谓之君子,或谓之仁人,或谓之善人,或谓之士。微子一篇,记古之人出处去就,盖略有次序。其终所记八士者,其行特可谓之士而已矣。当记此时,此八人之行,盖犹有所见。今亡矣,其行不可得而考也。无君子小人,至于五世则流泽尽,泽尽则服尽,而尊亲之礼息。万世莫不尊亲者,孔子也。故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所谓“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者,先儒以国中之地谓之廛,以周官考之,此说是也。廛而不征者,赋其市地之廛,而不征其货;法而不廛者,治之以市官之法,而不赋其廛。或廛而不征,或法而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