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第401章 第四〇 礼部会试(第十一更)(第2/3页)
r>对沈溪而言,写四书文和五经文已经跟家常便饭一样,光是他这些年写的八股文,少说也有两三千篇,多的时候一天能作上十几篇,读背的程文,加上前世记忆的明清优秀八股文,则有上万篇。对于科举考试来说,这第一场的四书文和五经文永远是最重要的。由于老师冯话齐的本经是《春秋》,沈溪的本经也就选择了《春秋》,但这次他却没有选《春秋》的题,而选的是《诗经》,这是他特别改变的。沈溪想的是出奇制胜。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本经是什么,那研究必然透彻,而对五经的其它内容基本不怎么在意。沈溪很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有许多人盯着他,那些同考官出自翰林,也很有可能会盯住他,那对于本经是《春秋》考生的答卷,这些人会格外留意,甚至可能吹毛求疵,他就干脆选别的题目。二月初九早晨,第一场考试正式开始。三篇四书文分别出自《论语》《大学》《孟子》,而沈溪选定的四篇五经文都是出自《诗经》,分别是《国风·鄘风·干旄》《小雅·六月》《大雅·板》《周颂·有瞽》。从太阳从东方升起,号舍里光线足以读书写字,沈溪就开始抓紧时间做文章,但其实对于会试的众举子来说,第一场考试完全没必要太过着急。因为会试要等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才统一收卷,就算你头七天什么都不答,到第八天再用一天时间来完成,那也是可以的。但整场考试下来,要写的文字超过万字,想在最后一天写出来有些不切实际。对沈溪而言,规矩是一定的,那就是放下四书文,先作五经文。会试考试内容跟乡试基本一样,但阅卷会比乡试严格得多,会试绝不会出现跟乡试一样只文的情况。考生考卷中答题得分的比重,三场下来几乎是相同的,先不论文章文采,若哪个考生哪一道考题写偏题了,等于是被直接刷下去。参加会试的这三千五百名考生,那可不是泛泛之辈,若在会试中有偏科和错漏,还想中进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若真有这种情况出现,那不好意思,下届会试请早。第一天下来,波澜不惊。沈溪对于这届会试的考题,属于提前知晓,但沈溪之前便很谨慎,就算为这届考试提前做好文章,也从未直接落笔于纸面过,都是将文章成于胸,再仔细斟酌,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别人是用七八天时间答题,他用的可是四五个月,从沈溪得知自己中了乡试解元,就一直在准备这次会试,丝毫没怠慢过。事实证明,考题与历史记载的完全相同,并未有丝毫偏差。…………二月十二,第二场考题下来。第二场是公共科目的考试,考的是“论”“诏诰表”“判语”,论考的是论述性文章,不再用八股文,出题也不会从《四书》《五经》上出,范围相当广泛,跟高考作文类似。这届会试的论考题为“君子中立而不倚”,出自《礼记》,原文是“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乍一儒家学说中崇尚的中庸之道,但其实主要考察的是官员不能结党营私。这题目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出自《礼记·中庸》
(本章未完,请翻页)